香川县的四国灵场第80所灵场国分寺是朝圣者会拜访的寺庙之一。国分寺院内还保留着约1300年前建造的赞岐国分寺的建筑痕迹。741年,灾害疫病多发使得不安的情绪蔓延至整个国家,圣武天皇希望借助佛教的力量镇护国家,下令各国建造国分寺。
赞岐国分寺是什么样的场所?
赞岐国分寺遗址保留着大量基石,可以窥见到建造之时的情形,这样珍贵的古迹被指定为四国地区唯一一处特别史迹。
当时的建造用地(范围)东西约220米、南北约240米,四周用瓦顶板心泥墙围起,建有正殿、七重塔、讲堂、僧房、钟楼、南大门和中门等。优秀的僧人们聚集在这里,每日为了国家诵经念佛、治学求知、开示教化民众。
如今这里成为了附近居民的散步路线和孩子们游玩的公园,融入了民众的生活。
今天将和赞岐国分寺遗址资料馆的策展人一同参观古迹。
建造瓦顶板泥心墙耗费约2万人次的劳力!?
古迹上复原了东西方向各30米长、高约4米的瓦顶板泥心墙。
采用夯土加固的版筑技法建造而成。
墙上如同千层糕一样的层次,是无数次夯筑的夯土痕迹。表面呈木纹状。
每复原1米,总共需要24人参与其中。一周约900m,据称需要约2万人次的劳力投入建设。
与钟楼遗址有关的民间传说
钟楼是用来吊钟的建筑,钟声用来通知僧人学习和用餐。真正的基石深埋在地下,地上看得见的石头是经过重现的基石。
赞岐国分寺的钟是香川县最古老的钟,因音色优美而闻名遐迩。江户时代曾作为高松城下的“时钟”,但民间传说因为发生了钟声音色变差、藩主患病等不祥之事,于是被送回原来的地方。
钟现存于目前的国分寺。龙头形状的钓手与撞钟的撞座形成直角,且撞座的位置较高,属于平安时代的样式。
僧房遗址为日本国内最大规模
僧房是僧人们求学和生活起居的建筑。东西84米、南北12米,在各国之中亦称得上最大规模。
僧房部分复原了东侧的内部构造。
基石之间砖块形状的石头是隔断的遗迹,可知僧房曾有24个单间。
被切掉一部分的石头称为“切欠”(缺口),是原本插入门轴的遗迹。
脚下是素土地面,每个房间里都曾放着床。虽说是床,但其实类似于铺着木板而不是床垫的台子。
正殿遗址的基石宛如点景石
正殿是供奉佛像的建筑。摆放在参道旁的32块石头是正殿遗址的基石。
基石使用的是与赞岐出产的赞岐岩极为相似的安山岩。这种石头在当时加工难度极大,通常的做法是沿着岩层剥掉表面使其平整,或者在底下撒小石块以保持水平。
七重塔遗址极为抗震!?
七重塔是存放佛典经书的建筑。15块基石几乎都还在原来的位置上。
其中最大的石头是支撑心柱(中心支柱)的“心础”。旁边的基石都是安山岩,但“心础”使用的是易于加工的花岗岩。
中心处有一个约30厘米的榫眼,用于插入心柱,把手伸到石塔下面,就能摸到榫眼的边缘。
目前认为当时塔的高度包括相轮在内为63米。据说心柱的结构使得七重塔极为抗震。
当时周围都是低矮的建筑,所以从远处应该也能清楚看见。
到展示出土文物的赞岐国分寺遗址资料馆深入了解历史
资料馆中展出发掘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瓦、素烧陶器和金属器具等。令人惊讶的是,赞岐国分寺使用的材料都来自赞岐国内。
例如,瓦是在赞岐国分寺附近的府中山内瓦窑遗址烧制的。
瓦当采用莲花纹样。纹样因制作时期而异,从中也能看出工匠的设计性和世风世态。据说仅赞岐国分寺就有30种纹样。用于印制纹样的木模也用于制作附近寺庙使用的瓦,木模上的痕迹也成为考证时代的线索。
这块瓦上刻着表示收货方的寺院名称,“国分金光明”指的是赞岐国分寺。筒瓦在形成筒状之后一分为二,从文字中心处切割也能窥见工匠的性格。
拿起复制的瓦,亲身感受瓦的重量。
遗址中也大量出土了僧人们使用过的器具。以素烧陶器为主,只有少数人才能使用上釉的器具。
马形黑色土马是祈雨祭神时使用的物件。人们会在祭神过程中毁掉土马,所以原始形状没有保留下来。后来从土马改为使用绘马(彩马匾额)。
来这里惬意漫步,让思绪飘向讲述1200年前故事的历史遗迹吧。
▼详情介绍尽在YouTube
https://youtu.be/Yi1znO-xKjw
赞岐国分寺遗址资料馆
- 地址
- 高松市国分寺町国分2177-1
- 营业时间
- 9:00-16:30
- 休店日
- 星期一(如遇节假日则顺延至下一工作日)、12/29-1/3
- TEL
- 087-874-8840
2023.3.31 / 赞岐国分寺遗址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