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城躋身日本百座名城之列,處處隱藏著吸引古城愛好者的景緻。
讓我們結合VR影像,一起來看一下整合了古城遺跡的玉藻公園吧。
高松城 今昔物語
北面朝向瀨戶內海、另外三面由內、中、外三重護城河守護著的高松城是日本三大水城之一。
將海水引入城內是一項具劃時代意義的設計,其內護城河與中護城河保存至今,引入了海水,可以觀賞到鯛魚等悠遊其中。
▼由此查看相關文章
在鯛魚的陪伴下,體驗王公貴族的心情乘坐「鯛願城就(日語「大願成就」的諧音,為大夢成真之意)」遊船 | 高松觀光 | Experience Takamatsu(體驗高松)
高松城過去的佔地面積是現在的好幾倍,是第11代蕃主松平氏的居所。
南面拱廊相連,直到現在東西向延伸的兵庫町、片原町商店街一帶。
東西方向則囊括現在的JR高松站附近、北濱町、東濱町一帶。

隨著填海工程、城市街道建設的不斷推進,外護城河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但「西之丸町」、「丸之內」等沿用至今的地名還能讓人依稀感受到昔日城內的影子。
① 天守閣遺跡
城內最核心的天守閣是日本城堡極具象徵意義的建築物,但現在只剩下底座的石牆。
觀看VR再現的天守閣

其構造為「三重四層、地下一層」,面積之大在當時屬四國地區第一、西國地區前五。
通常天守閣都會同時兼做倉庫,但高松城設有祭祀著神佛的「諸神之閣」,相傳在其一樓曾設有大般若經會掌管的宗教設施。

天守台上設有展望台,可以眺望到修剪精美的松樹、與護城河相連的瀨戶內海。

展望台上有一部分凸出的地方。
其實,這裡是能從正上方眺望石牆的珍貴觀景點。

敬請領略約1萬塊石頭組成的優美角度。
② 月見櫓·水手御門·渡櫓
這裡是城內位置最靠近大海的櫓(瞭望樓)以及與海相連的御門。

著見櫓
江戶時代,各藩藩主每年都會受幕府「參勤交代」之命往來於自己的領地與江戶之間。
「三重三層」構造的瞭望樓因可望見藩主歸來的船而得名。
因此,原本叫做「著見櫓」。

藩主還受命擔任西國大名的監視官,想必曾從櫓上觀察在瀨戶內海往來的船隻吧。

櫓的中央是被稱為四天柱的四根柱子、直通三樓的天花板。
因為柱子很長,不可能由一棵樹做成,所以在二樓能看到柱子上銜接的部分。

俯視二樓的屋頂,可以看到三葉葵紋的御紋緊密排列。
其用料之奢實屬罕見。
其用料之奢實屬罕見。
月見櫓的南面鄰接高松城的海之大手門。

受「參勤交代」之命前往江戶的藩主從這裡坐上小船,在近海再換乘大船前往大坂(大阪的舊稱)。

▲VR再現
月見櫓的內部公開展示與水手御門的開門時間為每週日9點至15點。

屆時可以看到能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的鎖被打開和鎖住的景象。

渡櫓
渡櫓曾被用作倉庫,其最大特點在於牆壁。
僅此處就可觀賞到三種類型的牆壁構造。

▲(右手近前)大壁(柱子不外露的牆)、(左手近前)真壁(對柱子不予隱藏的牆)、(正面、左右里側)波型真壁
大壁
在城外側,因考慮到可能遭遇敵人的炮彈攻擊,所以牆壁厚到足以藏起柱與梁。
真壁
在城內側,外壁與大壁同樣厚實,而內壁則薄到可以看見柱與梁。
波型真壁
為遮住水平方向穿過的梁,壁面被塗成美觀的波浪狀。

有人說是為了防止火災時火勢蔓延的「防火」,有人說越薄越能「節省材料」,眾說風雲並無定論。
使用波型真壁的城堡即使在日本全國也屬少數,僅在此處的高松城與滋賀縣的彥根城得以一見。
波型真壁的一部分,是在1588年(天正16年)築城當時的櫓門,將這一部分加蓋而成的就是渡櫓。

內側柱子粗細程度的差異、外側石牆堆積方式的不同,一眼就能看出內外的分界線。
③ 披雲閣
在江戶時代,這裡曾是藩的政務場所,也是藩主的居住房屋。
現存的披雲閣是1917年(大正6年)再建而成,規模是江戶時代的一半左右。
具有松平家第12代家主·松平賴壽的別院以及香川縣迎賓館的功能。

現在被用於舉辦茶會或插花會等,僅在舉辦活動時向參加者開放。

即使並非開放日,也請務必看一看玄關的天花板。
仔細看屋外燈上部的裝飾,就可以發現以葵為主題的葉子花紋。
初代藩主·松平賴重是江戶幕府初代將軍·德川家康的孫子,所以被允許使用象徵德川家族的三葉葵御紋。

屋頂的鬼瓦上也有三葉葵的御紋,試著找一找吧!
④ 披雲閣庭園
這裡是再建披雲閣時建造的「枯山水」式的庭園。

披雲閣的各個房間都因其屋內所見樹木得名,如槙(羅漢松)之間、松之間等,是一個景緻與房屋相得益彰的庭園。

約600棵松樹挺立其中,其中還有昭和天皇(皇太子時代)駕到時種下的樹。第二年,當時作為皇太子未婚妻的香淳皇后駕到時,在其左側又種了一棵松樹,形影相依。

特別彰顯存在感的石造之作。
枯川之上、用當地庵治石造的橋,包括其欄杆在內,都來自一塊大石料的精雕細琢,是無法用現代技術製成的藝術品。

手水缽是仿造京都銀閣寺里的真品,派專業匠人到當地製造而成。
這是用庵治石製造的,重量約為11噸、費用占整個庭園建造費1/20的傾力之作。
⑤ 艮櫓
1677年(延寶5年)建於腹地內東北角的櫓,於1967年(昭和42年)年被移至現在的太鼓櫓台。

其名稱源自表示東北方位的丑寅(艮)。
因為是從東北方位改建至東南角落,所以朝向與之前有所不同。

引人注目的是鐵炮口。
一般只設置於城外側的下層部分,但在這裡卻連城內側也有。
整個樓層都有圓形和四方形交替排列的鐵炮口,其設計匠心已遠超原本的用途。
⑥ 枡形構造
如果敵軍從作為城的「大手門(正門)」的旭門進入城內,就可以在此將攻入的敵軍圍攻起來,這就是枡形構造。

包圍著四方形廣場周圍的石牆是用成形的大石塊毫無間隙地堆積而成,這種方式被稱為「切入接」。
高松城的石牆大多採用由大小各異的自然石不經加工直接堆累的「野面亂積」手法,但旭橋·旭門因為是高松城的正門玄關,所以其枡形構造中採用的是大石塊,打造出充滿震撼力的堆積方法。
與枡形構造相鄰的是左右石牆殘存的櫓門曾在的地方。

只有石牆的左右中央附近使用的是小石塊。事實上,當城門大開時,這部分就會遮住不見。

當時為了削減經費,在人眼所見之處皆用華麗的大石頭、在看不見的部分則使用小石頭的情形,由此可見一斑。
您有什麼感想呢?
還有很多其他值得關注的看點,諸如殘留在石牆上的迷之印刻、披雲閣富有風情的玻璃等。
請務必仔細欣賞,不要錯過遺跡構造與細節設計。
2019.3.29